美国好学区房价格比普通房平均高20万美元
“实行就近入学,北京学区‘蜗居’价格暴涨”。韩国最大报纸《朝鲜日报》日前用这样的标题刊出该报驻华记者的报道称,在北京西城区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外,市民们看到张贴在建筑物外墙上待售房屋信息都瞪大了眼睛:比卫生间还小的10平方米“蜗居”售价竟高达300万元人民币。而就是这样的房子也非常稀缺,价格没有商量的余地。报道称,至今为止,在中国冠以“实验小学”之类名称的名牌小学入学比登天还难。此前,要进入这类学校的学生需要参加这些学校自行出题的考试,证明自己是数学、科学方面的“天才”才行。而随着中国教育部公布以“免试就近入学”为原则的小学入学制度,好学区房价开始暴涨,最高上涨至普通房价的3倍。而中国家长为了把子女送到好学校,翻遍胡同也要找这样“蜗居”。
实际上,在美欧等教育和经济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实施学区制,“学区房”也因此应运而生。在这些国家,学区越好房价越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英国,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居民区有相对应的学区划分。由于各学区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英国中产阶级家长热衷到好学区买房。英国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公立学校的标准考试成绩分数每提高10分,周围住房的售价就会增高3.3%,约5800多英镑。
美国大约有1.5万个学区。由于美国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设备再到师资和校车服务花销很大,但联邦政府只提供总开支中的10%左右,州政府负担一半,余下经费则主要由学区筹措。这些经费主要来自学区的居民所缴纳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在纽约长岛,政府把地产税收入投入当地学校的比例高达40%-50%。因此,房价贵的学区当然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多,反之,好学校也推动了当地的高房价。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不久前曾发表一份报告说,美国公立学校成绩较高的地区房价平均要比差地区的房价高出20.5万美元。
学区房也给美国带来一系列问题。一些房屋价格低的学区,学校教育质量差,导致辍学相当严重,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的问题。很多教育界和社区人士也担心是否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区“贫”、“富”差距加大,甚至贫富隔离问题。特别是一些拉丁裔、非洲裔为主的社区,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
学区房并非各国都有
在美欧,学区制往往会带来高价学区房问题,并造成不同学区巨大的教育差距。在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差异很大的亚洲地区,情况复杂得多。在教育热高烧不退的韩国,名校和知名补习班聚集的地方往往也是韩国高房价的代名词。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不惜四处搬家寻找好的学区房。外地家长为了孩子教育也会竭尽所能搬到首尔居住。
韩国调查机构2013年的年度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对学区房趋之若鹜,83.4%的人认为子女教育环境非常重要,有72.1%的人回答会为了子女教育搬家。在决定购买住宅或搬家的考虑因素中,位居首位的因素就是学校等子女教育因素,其次才是住宅价格、生活便利设施和周边自然环境等。
在同样重视教育的日本,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不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教学质量差不多。孩子们选择学校的原则是就近入学,但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上学问题专门在学校附近买房。大阪市政府市民课一名公务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没听说过学区房这种说法,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主要是看房子本身的质量、周围环境等,和学校关系不大。
在日本,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都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各学校师资力量和设施水平都差不多,公立学校并没有排名先后的分别。日本一名教育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中国不同。在孩子上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日本讲求所有孩子在同一水平状态下度过。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穿着一样的制服、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同样的教育。此外,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英才教育”和“重点学校”的概念,对孩子也主要是素质教育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因为教育倾向不同,也使得义务阶段的日本学生没有多大分数竞争的压力,因此日本很少有学区房概念。
在东南亚和南亚,“学区房”现象也非常少见。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一名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泰国没有户籍限制,也没有划片入学。泰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学生可以免费入学。而且政府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对学校给予很多补贴,全国各地各类学校很多,相比之下学生数量却没有那么多,因而经常出现学校抢生源的现象。当然泰国也有一些私立学校,学费很高。但这样的学校一般是非常富有的人才能上得起,普通民众根本就难以负担,因此生源就更加有限,跟学区房没什么关系。
在经济和教育较落后的巴基斯坦,没有学区和学区房的概念,许多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到困惑。听记者解释学区和学区房的概念后,有人认为只要住在学区内就可免费入学可以促进教育,但也有人觉得学区制导致的高价学区房这样的做法可能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巴国青少年文盲率较高,一方面,不少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或所处地区偏远,无法上学,女童更难接受教育。在此情况下,一些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免费的宗教学校接受教育。但不少宗教学校灌输极端宗教思想,引起社会担忧。另一方面,只要家庭富裕,有足够的钱,就能将子女送到心仪的好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因此,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无所谓学区或学区房。
多管齐下抑制高价学区房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抑制高价学区房现象,各国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在韩国,政府几年前就规定小学生入学只能通过电脑随机抽取进入就近学校,以防止各种择校现象的发生。同时为了平衡各个学校的师资,韩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普通教师在一个学校任教满6年必须调到附近其他学校任教,尽可能消除各校师资水平差距过大。但仅这一招并没有让学区房热降温。近来,韩国各级部门又开始多管齐下平衡教育资源,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治理教育不平等现象。韩国教育部门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建立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革新学校”,收费低廉且教学质量相当于高级的私立学校,直接分散了好学区的教育优势,使得学区房热日趋降温。根据韩国媒体的一项统计数据,近4年,首尔江南、瑞草、松坡三个教育强区纯流入的学生由5558名减少到1208名,剧降80%。
在美国,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自己的财力来做一些尝试。非洲裔居住集中、犯罪率较高的康普顿市推出一项鼓励其他族裔入住该市的政策,政府出面在该市比较好的区域建造多套独立房屋,只面向亚裔等族裔销售,政府给予可观的购房现金补助,希望借此引入其他族裔入住该市社区,改变社区的族裔生态及人文环境,提高该市社区的价值。洛杉矶县政府也有一项对首次买房者优惠的政策,无息为购房者提供最高达20%的首付款,但购买的房屋必须是在县政府指定的区域,这也是希望改变普通学区人口结构的一种做法。
德国慕尼黑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霍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让学生按片就近入学,使义务教育名副其实,这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但价格高得有些畸形的学区房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副产品,主要是各地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所以,各国政府应该对各学区进行综合评估,对较差的学区进行教育援助,既有资金上的,也有师资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应该改变传统各地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大学招生,也应该通过考评综合实力来录取。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孙卫赤
编辑:邹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