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铭生
据兰德咨询统计,截至4月20日发布年报的110家A股上市房企中,有64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或补贴,占比高达近六成。鉴于香港的房产企业多数不披露补贴额,比例或将更高。记者查阅多家房企2013年年报发现,仅华侨城、世茂房地产、龙湖地产、SOHO中国等十家房企,去年就获得地方政府近14亿元的巨额补贴。(5月15日《华夏时报》)
或许,政府给房企发天价“红包”有其初衷或原因。比如,有的房企帮助地方政府做了某些工作,政府把这部分的费用返还给房企;个别企业在招商引资、拿地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限制性门槛,包括配套酒店、大型商业等,政府会有所补贴;企业新增就业或投资等,政府后续也会有相应的奖励。有些企业之所以能承受地王的高地价,就是因为之后可获得接近50%的总地价返还。
不管政府以何种名义给房企发“红包”,有两个问题须正视:一者,在长期没有人大、公众的监督的前提下,从政府财政里拿出大把的资金为房企发“红包”,在法理上是值得商榷的。二者,地方政府主导的“税收返还”是给予开发商的,这种优惠不仅与购房者无关,甚至往往会使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实质性的利益结盟,从而导致高税负最终由购房者承担。对此,公众焉能不愤慨?
有人认为,房企通过税收返还的方式获得较高额的补贴,从侧面也反映了目前房地产行业的税务之重。的确,兰德咨询的统计数据披露,2013年,64家A股上市房企净纳税额与净利润之比为1.15∶1。也就是说,房企每赚2.15元,政府要拿走1.15元,企业只拿到1元钱。但政府给房企发“红包”还告诉我们:房企税负再重,最终不过是由消费者来背负。畸高房价的盛宴里,大快朵颐的是地方政府和房企,被盘剥成瘦骨嶙峋的却是广大的消费者。
抑制畸高的房价,确保房产业健康发展,让政府监管行为回归法治,我们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外,还很有必要对当下的卖地、税费征收和楼盘出售环节进行梳理和整顿,不能听任这种乱象继续延续。否则,当下的楼市乱象不仅害惨公众,而且最终也会搞乱市场,贻误经济发展大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惠铭生
编辑:孟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