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可以被用来开发的铁路用地并不多,且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开发用地难以解决铁老大的用钱问题。
铁路用地开发潜力不大
铁路用地一直被认为是铁路系统的沉睡资产,如今政策“春风”吹来,铁路沿线的土地能否成为铁路企业的“摇钱树”?随着前几年铁路建设的高歌猛进,我国铁路用地面积大幅增加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但是,铁总手中到底握有多少土地,至今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
铁路用地主要是指铁道线路及场站用地,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及护路林、其他附属设施及铁路留用地。除了场站,铁路沿线8到15米范围内也是铁路用地,但这部分用地为安全保护区,不具备开发潜质。赵坚表示,可以被开发的铁路用地其实并不多。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大多数铁路用地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划拨用地,铁路部门享有使用权但没有产权,交通不便捷,难以形成商贸区。
意见要求,铁路运输企业依法取得的划拨用地,因转让或改变用途不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经国家授权经营的土地,铁路运输企业在使用年限内可依法作价出资(入股)、租赁或在集团公司直属企业、控股公司、参股企业之间转让。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一城两站甚至一城多站的现象再不局限于大中城市。许多老火车站仍盘踞在城市中心位置,而新站已经在远离城区的地方担任起主要运输职责。
汪鸣认为,城区内的场站用地,尤其是货运场站用地,是短期内较有可能得到开发利用的部分。通过补齐地款、土地置换等方式,一方面盘活铁路用地,另一方面弥补资金不足。
盘活用地资源被寄厚望
2012年到201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309.80亿元和6638亿元。今年我国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经过三次上调,已经超过8000亿元,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更是高达3万亿元。
这三年里,我国铁路债券的发行量稳定在每年1500亿元。上个月,《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出台,根据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该基金规模将会达到每年2千亿到3千亿元。不难计算,无论是债券还是基金,都难以扭转铁总债台高筑的现实。因此,“盘活铁路用地资源”被寄以厚望。
为解决铁路投融资的难题,早在去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就提出了“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盘活铁路用地资源”三个方向。
意见提出,地方政府要通过综合开发用地供应与铁路建设联动等措施,引导市场主体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有力有序推进铁路建设。
汪鸣认为,市场参与开发铁路用地的热情是有的,但真正参与仍有难度。除了产权问题,摆在铁路用地开发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铁路系统是否具备面对市场化开发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孟畅 实习生:李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