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全国政协常委张少康:增强城市体检工作效能 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2022-03-09 10:33:30 字号:

全国政协常委张少康:增强城市体检工作效能 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王日晨)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主委、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围绕增强城市体检工作效能、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改造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话题建言献策。

进一步增强城市体检工作效能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就像人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一样,城市也庞大复杂且差异性大,城市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只有定期开展体检,系统性检查,才能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通过综合施治解决短板和矛盾,做到“防未病、治已病”,提前防止大病隐患、及时治疗小病小患,确保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城市体检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城市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成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也因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专业性高,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体检工作效能,张少康委员建议,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国家部委层面应加快建立城市体检评价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出台《关于全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的意见》,全面规范“部-省-市”联通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省级政府层面应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体检评估的主体,将城市体检工作纳入城市建设领域相关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价。城市人民政府应将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抓手和调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工作的平台,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方式,系统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同时,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是强化评用结合。将城市体检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城市建设年度计划和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依据,纳入城市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城市体检评估结果,及时查找城市治理中的短板和问题,靶向优化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精准生成年度建设项目清单,全过程跟踪城市问题的解决与任务落实,逐步建立从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全过程管控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地市人民政府要对体检找出的城市问题,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深入分析原因,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跟进整改落实,并将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城市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三是强化评价地位。省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把年度城市体检评估结果纳入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形成年度城市健康指数,每年向社会发布,城市体检评估结果作为评定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奖项的重要依据。

此外,加强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市要健全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成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细化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对城市体检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省级层面可参照江西省做法,给予地市、县区一定标准的资金补助,保障体检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充分调动各社会团体和居民的积极性,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改造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燃气、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市政管网是维护城市正常运行运转的生命线系统,需要加强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发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当前不少市政管网出现老化,影响其正常使用,部分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过调研发现,城市老旧管网改造问题集中在底数不清楚、管道改造需求量大、管道改造投资大施工难、周期性运维机制尚未建立这四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张少康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撑。一是国家层面加强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老旧管网改造的范围、标准、做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同时要注意政策的科学性和落地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二是将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的问题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各地高度重视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工作。三是推动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的包括地下管线在内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运行维护更新的综合管理机制。

加大管网排查力度及资金投入。老旧管网排查改造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城市政府普遍不重视,也需要大量资金。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指导各城市政府继续推进管网排查力度,彻底摸清管网底数。同时,中央层面研究相关支持政策或开展试点示范,通过奖励或补助管网改造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管网改造资金筹措及投入力度,共同用于老旧管网改造。

国家层面加强业务指导。地下管线的部分数据,存在使用效能不高、应用受限等问题。广东等省已组织部分城市,开展制订地下管线信息脱敏规则的专项工作,积极探索经脱敏处理后的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在政务外网环境下供各级政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及部分产权单位使用的可行方式,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工作指导。

引导地方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周期性维护制度。对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管网建立周期性维护制度,如排水管网应5-1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通过推进“厂网一体”,建立责任明晰、政企共担的费用保障机制。二是推进管网管理账册化、信息化。依托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管网一张图”,并动态更新。三是严格管道改造标准。在老旧管网的改造中,充分吸取过去管网建设中的教训,在管材使用、施工质量把控等方面要严加把关,在设计标准方面尽量采用国家上限,保障管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聚焦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居乡村之首、立城市之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比较而言,城市因为有很好的政策设计,有内生动力,发展迅猛;农村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城镇近年来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成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缺少资金、人才支撑等方面。

张少康委员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强小城镇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支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定位、发展方向和有关政策导向;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适应新时代小城镇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合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提升小城镇品质,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小城镇建设。着力培养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建强小城镇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张少康委员还注意到,目前在财政资金薄弱的乡村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出现了“建得起、用不起、管不好”的现象,甚至由此形成了“晒太阳”工程。他认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需要构建财政资金兜底的机制。

为更好保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既能建得起来,更能发挥作用、服务农民,张少康委员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的财政给予一定兜底补助机制;二是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小城镇发展建设基金,在国债、专项债券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三是构建多元可持续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重点支持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及小城镇建设;四是持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运维收费机制。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日晨

编辑:李雨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