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江西省全南县某楼盘因套内面积缩水引发133户业主集体维权的事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2022年寒冬,楼盘二期商品房交付时,业主们发现房屋实测面积与预测面积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业主拒绝收房并多次与开发商协商无果后提起诉讼。经过法院与住建局等部门的“府院联动”调解,最终开发商承担面积差额的70%,业主承担30%。这场持续18个月的纠纷最终得以化解,相关案例也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房屋面积缩水问题的广泛关注,面对套内面积缩水,购房者该如何应对?红网房产将为您详细解读相关法律依据及解决办法。
套内面积缩水的常见原因
1. 测绘误差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预测绘与实测绘的计算方式可能不同,导致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差异。
2. 规划设计变更
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因规划调整或设计变更,导致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
3. 公摊面积增加
部分开发商通过增加公摊面积的方式,间接导致套内面积减少。
购房者应对策略
1. 核实合同约定
购房者首先应仔细核对购房合同中关于面积误差的处理条款。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的,据实结算房价款;超过3%的,购房者有权退房。
2. 依法主张权利
如果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购房者可以选择以下方式主张权利:
退房并要求返还房款及利息: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开发商返还已支付的房款及利息。
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超出3%部分的房款:如果购房者选择继续履行合同,开发商需双倍返还超出3%部分的房款。
3. 协商或诉讼解决
如果与开发商协商无果,购房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预防措施与建议
1. 签订合同时明确条款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应明确约定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纠纷。
2. 关注规划设计变更通知
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如有规划设计变更,应及时通知购房者。购房者应仔细阅读变更通知,必要时可要求开发商重新签订补充协议。
3. 及时委托专业测绘机构
如果怀疑房屋面积存在问题,购房者可委托专业测绘机构进行重新测量,并保留相关证据。
套内面积缩水不仅影响购房者的居住体验,还可能引发经济纠纷。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同时明确条款,必要时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开发商也应诚信经营,避免因面积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希望本文能为购房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助力大家在购房过程中避开“面积缩水”的坑。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于央广网、法治日报)
来源:红网
作者:吕周阳
编辑:甘伟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