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大梅溪湖”:产城融合带领长沙向上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孟畅 2016-11-29 09:58:22
时刻新闻
—分享—

  对个体来说,城市包容着我们的情绪;对群体来说,城市意味着一种共同的情绪。近日,长沙,从一篇“长沙,3000年从未牛逼过?”长文,引发了一场700万长沙人共同关注。

  中国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长沙、武汉、郑州、合肥、南昌、太原。长沙,虽非天生条件优越,但是正在完成自我超越,已从跟随走向引领。

  长沙凭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沙向上的力量”。

  这个力量存在于在湘江西岸

  北至岳麓大道,东达潇湘大道,南至云栖路,西至西三环。这里,是国家级湘江新区毫无疑问的重点开发区域,以梅溪湖国际新城为中心,涵盖麓谷高新区、市政府、大学城等区域。

  这个组合功能区,总规模约79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61万。

  她是那个热门的梅溪湖?

  是,也不全是。我们叫这里“大梅溪湖”。

  “产城融合”带领长沙向上

  所谓的产城融合:其核心本质是注重人的诉求,以人为本,通过产业布局、优化,为人打造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通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为人打造宜居、安居环境,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并进,就地实现人口聚集和沉淀,人们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城市繁荣繁华。

  要做好产城融合,其本质就是要做好产、城、人三个层面的关系。

  产业

  产业,城市发展核心引擎,正在推动大梅溪湖区域快步崛起。从风景如画的梅溪湖国际新城,到经济发达的长沙麓谷高新区,一幅恢弘的产业画面已徐徐展开。

  以麓谷高新区为龙头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经济实力领先,园区每年收入增速超过10%。2015年,麓谷企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稳居全省园区第一,在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14位,中部11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经济实力名列第2位。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高新区目前已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0余个,省级创新平台300多个,孵化平台60多万平方米,成为高新技术转化的重要基地,万人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6位。

  纵观全区产业结构,以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多点支撑,2015年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新材料、生物健康、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增长均超过20%,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占比上升到50%。

  目前高新区入驻企业超过一万家,其中规模企业203家,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143家,过10亿元企业25家。上市公司3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5家。

  在新增企业方面,数量也极为可观。2015年,片区新增各类企业3363家,增长高达60%;重点引进五家大型企业:中国通号投资50亿元建设长沙产业园,中国联通投资50亿元建设长沙云数据基地,中兴通讯投资40亿,航天环宇等3个项目总投资30亿以上,乔治海因茨投资20亿元用于通用飞机制造。

  除麓谷高新区外,大梅溪湖区域其他产业集群也在高速同步发展,并取得傲人的成绩。比如聚集了恩瑞集团、中冶长天、高铁国家工程实验室、景嘉微电子、中瑞海设计等一大批优质企业;最值得注意的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以来,共孵化企业460家,转化科技成果千余项,涌现了山河智能、伯云新材、湘能线缆、双鹤制药等一批上市企业和

  继善高科、一派数控、业翔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

  产业的不断壮大、提升,为城市功能带来强大驱动力,将为这里带来无可比拟的城市红利!
[NextPage]

  城市

  先看最核心的政府行政职能方面,这里聚集着长沙市政府、湘江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三大行政中心,为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交通方面,这里已组建4条地铁线路、城际轻轨以及长沙西站枢纽交织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形成四通八达的内外部路网。

  其中已通车的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4号线直达高铁南站,6号线直达黄花机场,3号线直达火车站。

  “九纵五横”骨干路网构筑便捷高效的路网系统;区域内的长沙西站交通枢纽,可实现地铁、长短途、快速公交等快速交通出行。

  商业方面,这里已成长沙商圈发展主阵地。从湘江之滨的银盆岭商圈、溁湾镇商圈,到金星路商圈、大学城商圈,再到梅溪湖北岸商圈、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商圈,每一个商圈都有着不同的消费特色,为城市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提供着最佳的发展范本。

  城市红利还包括我们很看重的软实力:教育和医疗

  教育方面,除了名校云集的大学城之外,还有幼儿园15所,小学13所,中学14所,尤其中学则涵盖了长郡滨江实验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郡梅溪湖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师大附属高新中学、明德麓谷学校、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等。

  这里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站式全周期”精英教育优势也是无可比拟。

  医疗方面,区域内有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等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同时还形成了健康医疗产业集群,规划中的健康医疗城,目前已引入法国居里研究所、韩国忠清北道(省)国际医疗协议会、普仁国际医疗中心、恒大、亿达、中民投等品牌,将形成集医学研发、健康管理、康复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此外,这里还有极具吸引力的文化休闲资源,仅岳麓山和梅溪湖,景区客流量在长沙都是名列前茅。目前,政府在梅溪湖打造的各种大型活动也已成为长沙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每年的元宵节灯会、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自行车比赛等等,为整个片区的人气带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人

  产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红利的创造,终究离不开人才的因素。随着大梅溪湖区域的崛起,长沙对于人的吸附力,已经从河东转移到河西。本就拥有更出色的山水资源、人口密度更低,河西人流导入潜力巨大。而作为河西核心区域的大梅溪湖常住人口仅61万人,势必是承接人口的主要迁移区。

  从年均人口净流入来看,目前这里与郑州郑东新区、武汉光谷新区、合肥滨湖新区等中部新区相比,在人口增速上也有明显优势。

  这里已成为育人才、聚贤能的高地,对外来人口有相当的吸附力。

  当然,外来人口为她的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而自身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片区可持续性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

  环岳麓山,一片智力基地在中国教育版图上熠熠生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名校均坐落与此,被称为长沙的大学城。

  目前,在这里大学城聚集高等人才近40万人,本科在读34万人,研究生4万,分别占全市比重63%和80%,每年为长沙创造“留长”高等教育人才约3万人。

  另外,大学城还有高校教职员工1.6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占全市比重52%。

  高新区更是通过产业集约化和政策扶持,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左右,较2010年增加2.0倍,年均增速为全市同期增速的2.7倍,全省的3.9倍。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博士和硕士人员占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的10%,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600名左右。

  越来越好的政府服务、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空间、越来越好的商业氛围,让这里更有魅力,也让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愿意在此工作和生活。
[NextPage]

  毕竟,产城融合,本质在人

  在宜居方面的表现,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人们对美好的预期,在湖南乃至全国形成一种“现象”。

  房地产

  近几年,这里的住宅成交量占全市比重逐年攀升,由2010年的17%上升到2016年10月的23%,直观地反映出人们对大梅溪湖片区的看好,房价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片区的整体价值。这里已成为长沙楼市的风向标,引领着长沙楼市的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作为片区宜居核心的梅溪湖国际新城,成交均价明显高于长沙市内六区整体水平,并且增长速度较快,环比2015年上涨25%,对比2010年累计上涨189%。商品房交易持续性的量价齐升表现,充分展示了梅溪湖所在区域的非凡魅力。

  事实上,看似突然爆发的表现背后,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基于产业扩张升级、全能配套成形、高素质人才涌入的必然。

  然而,相比较其他中部城市的同类型区域,仅仅房价这一个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笔者可以大胆负责的说,在这个范围内的房子,具备城市价值基础上的比较优势价值。

  这里必将催生出更先进的产业、更高效的配套、更优秀的人才落地生花,随着区域成熟度的进一步提升,还将有长足的后发优势,还有更大的潜力值得发掘。

  能让人安心住下来的地方,才是理想家园。

  结语

  应该说,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当下,产城融合的实践,具备了更现实和更长远的意义。

  纵观全球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遵循着一个核心规律,那就是优质资源集中度和投入度越高的地方,发展速度越快、越好。通俗点说,就是在诸多强有力的人统筹下,通过大资金的持续不断投入,才最有可能把一个地方打造运营为城市的引领者和标杆,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和城市IP。

  这里汇聚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丰富的城市配套,产业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这里集聚,城市带来的住宅、办公、商业、休闲等业态在这里组合,人口在这里沉淀并且安居乐业。片区形成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良性循环,是当之无愧的产城融合示范标杆。

  甚至,我们可以说,大梅溪湖片区开创了湖湘城市进化史的一个新时代,她是城市与人、城市与产业、人与环境的一个典范之作。

  然而,从另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在这里,没有梅溪湖、滨江新城、高新区、大学城的概念,在整个长沙,也没有洋湖垸、大王山、高铁新城、省府新城等等这些片区的概念,唯一有的就是大家都是大长沙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你追我赶的今天,同样也必将会有百花齐放的未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