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建出台“闽八条” 楼市 “救市”应有度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编辑:孟畅 实习生:李雅婷 2014-08-14 15:20:03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福建出台“闽八条”楼市“救市”应有度
  
  8月8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正式发布的《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8条26款,近段时间在坊间业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闽八条”终于被证实。
  
  尽管在此之前,河北、四川等地也曾出台过类似的省级救市文件,但像福建这样涉及到房地产交易、建设等所有环节的全面放松包括取消限购、放松限贷、间接减税等多方面措施,在省级层面还是第一个。尤其是针对房贷政策的规定,影响辐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远远出乎大家的预料,相较于其他城市“认房又认贷”、“认房不认贷”等二套房的界定方式,调整后的福建省内首次房贷范围将大幅放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杨红旭在其于新浪财经发表的专栏文章中指出,“闽八条”部分措施是合理的,可以走在国家的前面,提前调整既有政策,从而刺激购房需求,释放自住需求,防止市场大幅回落,稳定市场预期,有助于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土地出让金和税收、防范房价大跌影响社会秩序(比如房闹)等。但他同时提到,部分政策力度偏大、失当,部分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尤其是商业银行难以“依命从事”。
  
  而就在福建出台“闽八条”调控楼市三天后,据报道,8月11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收到关于“湘五条”——《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通知,准备紧随福建省的步伐成为第二个出台省级“救市”政策的省份。据悉,“湘五条”中明确规定,将从政府回购普通商品房用做保障房源、异地购房者可申请公积金贷款以及住宅产业化建设项目,资本金监管减半等五方面促进湖南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当前楼市降温背景下,新一轮的“救市潮”似乎来临,从7月底到8月初这十多天内,四川、广西、绍兴等省、区、市密集发文,通过放宽二套房贷、发放购房补贴等形式救市,显示出地方政府逐渐将重点从放松限购向放松信贷政策转移,从而提振市场成交量。
  
  其中,四川省财政厅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对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向居民家庭在本辖区内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提供贷款,且贷款利率不超过(含)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按金融机构实际发放符合条件贷款金额的3%给予财政补助;8月4日,浙江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网发布《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涉及首套房认定、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房价涨跌报备等共11项细则,明确提出将停止执行对非绍兴市户籍居民家庭的限购政策,还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商业银行贷款,包括调整首付比例、利率、放款时间等,同时指出对于二套房的认定将“认房不认贷”,并将二套房首付比例从60%降至40%;8月5日,广西也宣布将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适时、合理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等,大力促进住房消费;而同一天,包头市政府也出台规定,在9月份举办的房交会期间,购买首套新房100%补贴契税,购买二套以上(含二套)新房和非住宅,均给予契税50%的补贴。从这些政策不难看出,这些省市的救市政策已从支持刚需向刺激投资需求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上做调整,努力去库存,救市尺度越拓越宽。
  
  今年年初,中央针对楼市现状提出“分类调控”的政策指导思路,指出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调控政策,也给地方政府留出自我调整的空间。在此指导思想下,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启动救市,手段也可谓五花八门,从某种程度上说,“救市”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有些地区及城市地方政府救市心切,所采取的政策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有悖于我国当前“去行政化”的总体方向,且有破坏市场机理的危险。如果不加以禁止,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冲破调控,倒逼政府放松调控,在未对房地产调控形成长效机制、相应配套改革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某些救市政策,很有可能刺激房价报复性上涨。
  
  财政部7月中旬公布了2013年全国财政决算情况,作为表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重要指标,201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土地出让金收入”)再创新高,突破4万亿元,达到41266亿元,同比增长约45%。根据201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决算数为39073亿元,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95%,是预算数的152.6%,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再创历史之最。中国经济研究院关于23个省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报告显示,土地财政占总财政比例最大的是浙江,达到66.27%,浙江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总额为2739.44亿元,仅次于北京;其次,天津的依赖度也达64.56%;排名前五的还有福建、海南、重庆。
  
  地方严重依赖土地出让,当住房供过于求的时候,尤其是楼市遭遇阶段性的泡沫时土地财政的困境就必然出现了。由于今年将有3.5万亿元地方债到期,对严重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而言,确实压力重重。虽然目前楼市走弱,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却并未随之而减少,更未利用此契机转变财政结构。地方为卖地所缚,因此出现地方政府比房地产开发商还急的怪状并不令人意外。
  
  在这种逻辑下,地方政府欲重演2008年“救市”路径,通过松绑限购,放松二套房贷,放宽公积金贷款限制等,以提振公众对楼市的信心,除了满足刚性需求外,更鼓励和吸纳更多的“热钱”进入楼市,再次掀起“楼市热”。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楼市寒意渐浓,业内呼吁救市政策的心态也越来越迫切,但面对急剧下降的房价和日渐降温的楼市,救市与否,怎么救,都需要慎重考虑。政府在行政干预上的度不应触及“红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将重点放在“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上,以合理的方式推动市场调整,谨防以行政手段进行托市的行为出现。与其盲目救市,更为关键和有效的措施在于引导市场进行自发调整,切忌拔苗助长。
  
  资料链接
  
  2014年以来,楼市确实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从2014年6月价格指数环比下降城市比例来看,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城市比例达到78.5%,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城市比例则为74.2%。住宅价格下跌已经成为常态,诸多二三线城市如杭州、宁波、洛阳、泉州、襄阳等6月新建住宅价格下降明显,成为领跌排头兵。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监测的35个城市住房存销比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从今年1月的10.3一路攀升至6月的18.1,而12日发布的《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更是显示,截至7月底,受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659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2.8%,创近5年来新高。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库存均呈现环比与同比双双上升的态势,相对来说,一线城市的存销比上升幅度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35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存销比出现了下滑,这些城市包括南宁、沈阳、合肥、杭州、重庆、淮南、南通、宁波、西安、太原、济南和济宁,这些城市中有部分已明确进行了限购限贷政策的松绑。7月库存压力依然大,部分地方进行了救市措施,使得7月成交量微升,但库存和存销比上升的态势依然存在,这也说明“去库存”将是今年下半年救市的关键词。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编辑:孟畅 实习生:李雅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