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未来3年将新增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孟畅 2014-11-10 08:38:49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28日,对于长沙县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上午9时,长沙县金井镇观佳村里,数十辆挖机举起长臂,发出巨大的轰响,宣告白石洞水库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3年后,在这片热土上,一湖碧水将倒映青山、蓝天、白云。白石洞水库将成为星沙的第二水源,可满足2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防洪、补水、服务经济,水库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将全面发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可或缺。长沙县社会经济要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打造水生态文明。”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如此表示。

  近年来,长沙县以“两型建设”为要求,在发展经济中推动生态环保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深山出平湖

  ——建全县最大水库,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我虽然留恋这里,但还是要支持水库建设,希望农田不再被洪水困扰。”10月28日,长沙县金井镇观佳村的周满元老人站在未来将是白石洞水库库底的土地上,心情激动难以平复。

  这是一个牵动长沙县人复杂情感和记忆的地方。历史上,金井镇曾饱受水患之苦。

  白石洞水库集水区域位于湘江二级支流金井河上游,是长沙县暴雨集中区,常年遭暴雨、大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库区内居民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而另一方面,长沙县又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境内无大江大河也无大型骨干蓄水工程,现有蓄水工程难以完全满足农业灌溉和县城供水的需求。

  1978年至1979年的时候,针对原金井区、福临区两区农业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长沙县就建设白石洞水库做过相应的前期工作。

  经过多年调研和实地考察,长沙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此兴建饮用水源保障水库,希望借助水库移民的方式来改变库区群众的生活环境。最后通过科学决策,白石洞水库选址在距星沙县城约60公里的金井镇。

  白石洞水库工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库区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39米,工程计划总投资5.7亿元,建设工期为3年。对于金井镇的居民来讲,这个工程的上马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流、人流和物流,对金井镇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推动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可有效缓解长沙县北部乡镇农业生产及集镇民用供水需求,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实现全县2015年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

  不仅如此,白石洞水库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白石洞水库蓄水后,将成为星沙的备用水源,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性河流污染所引起的饮用水困难,具有维护全县民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

  3年后,长沙县将绘就出高山出平湖的壮丽画卷,谱写水利历史辉煌篇章。

  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扶贫改写移民人生

  那些曾经被时间打磨得润滑的街石,土砖房上古色古香却显破旧的房檐,养猪糊口的老妇人,刚刚从田里上岸、打着赤脚的老人……这是一年前,记者在白石洞库区看到的情景。

  宽敞大气的二层小楼、一应俱全的家电、价值10多万元的小车,屋内接有数字电视、自来水,烧水做饭不再需要上山砍柴,而是电气化的灶具……已经开始享受到方便舒适城镇生活的,是现在的白石洞水库库区移民。

  白石洞水库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139米,将淹没影响金井镇观佳村的先锋、庞佳等26个村民小组。金井镇负责人介绍,库区需要生态移民627多户,共1926人。

  移民工作任务艰巨、千头万绪。白石洞水库工程,关键是移民,难点也是移民。

  长沙县始终把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挂在心头,想群众所想,帮群众办实事。早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方面就进行了多年的水库移民试点工作并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听证,最后提供了五种移民安置政策:划地自建集中安置、提供生产资料分散安置、长效实物补偿自行安置、自谋出路移民货币补偿安置和福利院集中供养安置。贴心的安置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十分关心安置区的建设情况,今年3月26日,杨懿文在金龙居民集中居住新区和白石洞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点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时表示,要从群众的角度考虑,从细节出发,便民利民,加快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同时,注重突出农村特色,将金井镇打造成现代新农村示范点。

  “老百姓搬迁过来有没有地方种菜?医院、学校建在哪里?” 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多次率队调研白石洞水库移民工作,他表示,移民工作是关系广大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帮助移民群众广开致富门路,使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金井镇农办副主任周翔介绍,白石洞库区的移民正按照五种安置方式,有序搬迁,目前已经有611户签订了搬迁协议,接近半数选择集中安置建房,移民安置区有18栋已经与建筑商签订了建房协议,10栋楼房正在建设。建成后,这里将为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有幼儿园、社区医院等配套设施。

  尊重自然发挥能动——治理水环境新境界

  白石洞水库建设体现了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近年来,长沙县逐渐成为全省现代水务建设的一张“名片”,其背后是长沙县大刀阔斧开展的一系列改革。

  “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了,水生态保护迫在眉睫。”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表示,长沙县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为此,长沙县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县10个村先期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生态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大工程;在浏阳河、捞刀河及一级支流经过的乡镇划定了32个水质交界断面监测点,形成了社会共担截污减排任务的管理机制。

  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及畜禽废水的排放对河道水环境的污染问题,长沙县在已开展农村四池净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设施,对直排污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金井镇观佳集镇、长沙县九中、路口镇花桥湾村、福临镇石牯牛村等6处有代表性的农村聚居点被确定为农村污水直排生态治理试点。

  另外,记者了解到,长沙县已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4年后,长沙县全面建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机制体制,严格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逐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主要河流、水库及内湖水域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我们还在长沙县看到了对环境的悉心爱护:为了确保发展绿色经济,在招商引资方面,先后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大小项目共30余个;完成两河流域内6家造纸企业的提质扩规和污染治理;对工业园区,实现对9家企业和3座集中污水处理厂排污状况的实时监测……充分尊重水资源,发挥人的能动性,保护生态,这或许就是长沙县在治理水环境的珍贵经验。

  率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5年完成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程未来3年将新增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

  尽管已是深秋,伫立在长沙县金井河果园镇河段凭栏远眺,蜿蜒的河道宛若飘逸的“绿带”,清澈见底的水中既能窥见绿油油的水草,曾经绝迹的鱼虾又在欢快畅游。

  这是近年来,长沙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为湘江的重要支流,捞刀河和浏阳河穿越长沙县,抓好水污染防治,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长沙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问题,长沙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城区和集镇环保基础设施和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至2012年,星沙污水净化中心扩建工程完工、星沙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通水、 梨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开始试运行。

  此外,2011年长沙县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面建成,2012年污水处理厂支管网全面建成并通水运行。

  一个以县城星沙污水处理净化中心为核心,以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为两翼,以乡镇及重点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为覆盖的全县污水处理网络基本形成。全县的城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1万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县中心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5年完成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程

  2011年,长沙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将白沙镇桃源村作为试点,由县财政预算每年投入2000万元,拉开了全县生态扶贫移民的序幕。

  白沙镇桃源村位于长沙县北部,偏于团结水库隅内,三面环山,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2户、412人,靠山山恶,临水水寒,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自2011年正式启动生态扶贫移民以来,通过动员、自愿报名、初审、复审、公示等程序,申请自愿移民安置并通过县、镇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共有130户389人。

  如今,生态扶贫移民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整村建制由偏远地域迁移到经济、交通较好地区,村变成了社区,村民变成了居民;原有林地、山地、水土等生产资料仍然属于移民,但实际上由政府出资保护起来(已纳入市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原有房屋拆除,原村落顺利变成了无人生态区;新建的社区和房屋按政府统一规划,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大量使用低碳设施和节能装备,体现了两型社会特征;移民迁至新社区,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改善,生产方式多样化,社会保障融入城镇体系,特别是子女就学就在家门口,移民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4年,长沙县政府在白沙镇桃源村生态扶贫移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北山镇生态扶贫移民工作。从2015年起,县财政预算投入由2000万元/年增加为4000万元/年,争取通过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未来3年将新增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

  望山看水,古人追求诗意栖居,如今长沙县正在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让城市文明与精神意境完美结合。

  记者从长沙县了解到,今年来,长沙完成造林总面积3万亩,绿化面积133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县域形象大为改观。

  长沙县通过多渠道筹集绿色资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征地生态补偿基金征收标准由3万元/亩提高到6万元/亩,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城乡生态建设;并采取“政府奖补、部门筹集、BT引资、群众投劳”等办法,共筹集绿化资金5.2亿元。同时强载体推动绿色建设,把3年造绿建设任务指标分解到部门、到镇(街)、到项目,将绿色指标作为项目验收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县未来3年实施的54个项目,可以新增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孟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