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忽悠多 警惕购房诚意金及尾款“陷阱”
二手房买家在预存房款到账户的时候,相信也没少被银行职员游说买理财产品。
然而,打着各种名目的类金融楼市理财产品真的靠谱吗?上海购房者到威海买房,以为可以坐拥阳光、大海、沙滩等美妙的前景,然而,房款预交了4年,至今新房还没打地基,地基上还是一片绿意葱葱的苹果园。
购房者指责开发商涉及交房违约与拖欠:购房者即便打赢官司,仍然难以拿回房款;部分购房者剩余的房款又被“忽悠”进房产公司的“高回报”基金。
今年股市旺盛时,有的购房者把打算置业的首期款放到股市,打算通过炒股把两房预算升值为三房,哪知道一轮股市波动,两房预算缩水为一房,以融资杠杆炒股的人士更是连本都赔了。
置业的资金与股市资金本身属于不同用途的资金,一个有明确资金用度要求,有时间和金额的限定,一个是没有明确资金目的,用的是闲钱,大赚固然可喜,小亏也不至于大悲。
对于形形色色的诚意金和房款尾款产品,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这些钱是不会进入政府专控账户,也就是说资金是否升值或保本,都要看合同怎样签。
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房款尾款的理财产品不具有保本性,也就是说一个理财产品3个月为期,3个月后就要作为尾款支付,但如果3个月后这笔理财产品亏了,那么购房者非但赚不到一分钱的利润,还要补差。
一些房款理财产品并非针对购房者,而是开发商通过一定的折扣来把尾款套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再把尾款打包成理财产品吸引小投资者购买,开发商固然可以拿到房屋尾款,但是这笔尾款没有被要求一定要进政府专控账户。
房屋的准时交付并不能得到保证,而购买了此类理财产品的人士也并非获得该项目的房屋作为担保,整个包装听起来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爆发的美国“两房”危机非常相像。
房款是块“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一些与房地产有关的互联网企业以奖金和低佣来吸引购房者采用新兴渠道来成交房屋,背后打的算盘是巨额的楼款。
有公司测算过,全国十大城市一年的二手房成交资金在十万亿左右,他们希望打造成房地产的淘宝渠道,通过成交来获取十万亿资金的短时收益。
说实在,这个“饼”在风投公司眼里或许非常诱人,但是对于一个个二手房买卖双方来说,资金平台的安全是他们考虑的重点,而这点却是互联网公司讳莫如深的地方。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孟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