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3月26日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年会上表示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开始,到2019年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仅15个月的时间。
“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恒大以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行动,进行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商业并购和合作。将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引入中国,将国际先进技术与理念本地化,构建由引进到自造的核心技术自主之路。
好“心”才有竞争力
德国当地时间7月23日,恒大与德国hofer公司在斯图加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德国合资成立的恒大德国hofer动力科技公司正式揭牌。动力系统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的关键,而德国hofer的产品则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准,恒大“国际化”版图有了德国顶尖汽车工艺加持。
创建于1980年的德国hofer是汽车动力工程领域的国际龙头,是国际顶尖的三合一动力总成设计及生产企业,在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拥有15个研究机构及4个合作生产基地,拥有超800名科研专家和专业工程师团队。
与德国hofer合作,进一步巩固了恒大造车的技术及性能优势。
造车能力进入实战状态
自宣布造车以来,恒大一度遭遇外界质疑。作为后进者,要在一个已有的行业中“崛起”,只有重塑这个行业的竞争条件,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新道造车。所以,驾驭技术进步的能力和进取型的投资策略是关键。
从今年1月起,恒大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将世界顶级的整车制造、动力电池、轮毂电机等多项硬核技术融汇成先进产业链闭环,出手收购了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 仅仅几天后恒大就宣布,与超级跑车制造厂柯尼塞格合作,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很快恒大又获得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2019年相继收了荷兰、英国两家汽车技术公司,得到了轮毂电机技术。到半年的时间,整车研发制造能力、零部件、销售渠道均已掌握。恒大的“买买买”并非广撒网或无的放矢,除了是要构建行业少有的全产业链,“买买买”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明显感受得到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的清晰思路。
恒大已经逐渐具备量产能力,意味着恒大已经完成体系化的组织和团队建设,也标志着造车能力正式进入实战状态。而此次与德国hofer合作则是其不断强化产业链,巩固产业优势。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杨帆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房产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