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好城市70年|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意刚: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孟畅 2019-11-06 18:51:32
时刻新闻
—分享—

1949—2019年,从6.7平方公里到567.32平方公里,长沙城市“长大”近85倍;从32米到452米,长沙“长高”了14倍;以湘江为轴线城市有机更新生长,14条“动脉”贯通一江两岸,河东河西比翼齐飞……

过去的70年,是长沙人感受城市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亦是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70年。当我们透过城市“长大”“长高”的表象去探寻发展背后的内在规律,以“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和建设理念无疑是贯穿这70年峥嵘岁月、引导城市走向繁荣的重要“内核”。

今年,是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完结之年,亦是《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编制的启动之年,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轴上,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意刚欣然接受了红网记者的专访。

1.jpg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意刚。

35年的规划工作生涯,使得他和长沙这座魅力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冯意刚见证了长沙的发展巨变。在他看来,今天的辉煌固然因昨天的奋斗而写就,今天的创造亦将成就明天的美好。

打造全龄同乐的宜居城市

有一种说法是,围绕人的需求,城市才能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体。过去若干年间,长沙的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们是如何围绕人的需求来打造幸福长沙的?

冯意刚表示,近年来,长沙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规划理念,进一步提升规划工作的温度,着力打造老年关爱、儿童友好、青年向往的宜居城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四增两减”政策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出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通过完善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沙市一直将基础设施标准的完善和实施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定(试行)》和《关于规范住宅开发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意见(试行)》,以此为指导完成了中小学、幼儿园、体育设施、医疗设施、消防、停车场等各项公共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和修编中,落实各专项规划中有关公共配套设施的要求。规范住宅开发项目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审批、移交、后续管理等方面,确保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经初步统计,从2017年10月1日至今,全市内五区新建住宅项目共规划审批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1.7万平方米,规划审批社区体育设施场所6万平方米,该部分设施由居住项目配建并无偿移交街道或小区,成为了长沙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来源。

“四增两减”政策成效明显。2014年起,长沙市规划部门推行了以“增绿地、增设施、增支路、增公共空间”和“减开发强度、减人口密度”为主旨的“四增两减”城市公共政策。2016-2018年通过落实“四增两减”政策增加公共设施约150万平方米,道路及市政设施约25.5万平方米,公共绿地约13.7万平方米。

3.jpg

触摸城市的历史,孩子们在参观历史步道。

老旧城区品质有效提升。2018年按照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老城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更新面积达5.6平方公里,涉及芙蓉、天心、开福三个区。其中,天心老城区有机更新范围约3.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按照“拆、留、改,以留为主”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四增两减”公共政策,拆除街巷堵点、拆除违章毒瘤,改善人居条件、改造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留住老长沙居民、留住老长沙建筑、留住老长沙风貌、留住老长沙情怀,使其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和长沙人文旅游的景点。在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更新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老城区更有老长沙味。当前,开福区西园北里和北正街已完成改造更新和开街。天心区已完成化龙池的有机更新,西文庙坪的有机更新正在加快推进。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编制各类交通规划及研究30余项。长沙市以“公交都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全国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之一。截至目前,长沙已基本构建由多制式轨道交通和多层次地面常规公交构成的多元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城市慢行系统,针对长沙市中心城区规划通达性为主的自行车道约1325公里,并根据慢行片区内主要用地功能和慢行需求的不同,进行了类型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指引。

2.jpg

在长沙万科魅力之城,精心设计的大草坪带给孩子们各种欢乐,而类似的儿童友好空间正在城市中越来越多地涌现。

坚持“从1米的高度”看城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2015年,长沙率先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并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纳入长沙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

“建设温暖、开放、包容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让儿童有安全上学的路径,有单独玩耍的场地,有破除围墙的空间。”经过4年努力,长沙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纳入城市各项规划。从学校门口的“爱心斑马线”、城市人流聚集地随处可见的“母婴室”,市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对于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

冯意刚介绍,长沙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初心是: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必定是对城市绝大多数居民友好的城市。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儿童需求,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将与儿童的需求更加无缝接轨,致力于给孩子们一片碧水蓝天,一份安全守护、一方幸福乐园,一个纯真童年,切实地提升城市的宜居感、幸福感。”

本着这样的初心,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出台了《长沙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按顶层规划、试点创建、制定标准、逐步推广的创建策略,全面推动长沙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目前已完成相关规划编制、实施了部分项目,开展了系列活动,力争2019年列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备选城市。

理念引领,加强规划顶层设计。过去几年长沙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从1米的高度看城市”来提升规划理念。围绕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三项内容,统筹儿童友好政策研究、建设儿童友好示范空间、儿童社会福利保障等10大行动及40项任务,引导各区县政府、职能部门按时间、进度和要求抓好落实。编制《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长沙市幼儿园布局规划》,推进幼儿园300米服务半径、小学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规划实施了一批“儿童友好型校区”“爱心斑马线”等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儿童出行、学习、游憩环境。

活动驱动,全面形成社会共识。通过主题活动开展,邀请儿童参与专题调研、城市创建,凝聚社会各界对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的关注、参与和支持。通过网络扎针地图,心愿纸条、儿童绘画、学术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来探索适合儿童公众参与的新方法、新手段,引导孩子通过匹配其年龄特点的方式来表达规划诉求与意见。通过举办长沙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共空间竞赛活动、“梦想家”建造节、“好玩的城市”、“发现星城”等系列活动,探索儿童友好城市规划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组织“点亮儿童未来”、 “儿童友好成长树”线上线下启动仪式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良好氛围。

积极申报,加快推进创建进程。起草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申报计划,编制《长沙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白皮书》,多次邀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来长指导和参与活动。长沙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方面所累积的规划建设经验,在全国城乡规划年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 “发展中的城市”儿童友好城市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反响热烈。

4.jpg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人们出行、学习、游憩的环境不断改善。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019年1月22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随着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合为一体,面临业务重构、数据整合、系统融合等问题,如何当好长沙市“山水林田湖草大管家”?

冯意刚透露,全局上下紧紧抓住信息工作这个“牛鼻子”,迅速开展了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完成了原国土、规划的历史数据整合和平台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设计、分析及标准化,打造了全局统一的工作平台,保证全局工作能正确履行绿色文明的发展理念和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

正在编制中的《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下简称“国土空间总规”)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生态优先理念,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着力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和城乡发展质量提升,为长沙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宏观指引;同时全面落实规划改革要求,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规划体系更加清晰完善,构建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市级、县级、乡镇级“三类三级”空间规划体系。目前,长沙已确立了“1+1+3+6”的任务体系,并形成了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初步成果,基本完成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设计和研发。

以“人”为本,始终是长沙的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们出发的原点。这一理念在《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的编制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冯意刚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响应长沙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通过三个战略来落实。

一是美好家园战略。按照布局合理、事权对应原则,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划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与覆盖度,建设涵盖“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残有所助、文体有获、住有所居”的社区生活圈体系。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舒适友爱的成长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的居所、无障碍的出行环境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实现儿童友好校区改造覆盖率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建设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关爱型城市。二是构建开放共享的公园游憩体系,一方面完善城市绿地体系,另一方面重点建设公园群,增加综合公园和中型公园数量,打造级配合理的城市公园网络。形成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高品质宜居亲民型绿色城区。

二是文化名城战略。一方面,在全市构建“市域-市区-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另一方面,以“山水洲城”为特色,凸显长沙城市魅力。具体包括:在市域范围内重点保护好“四山九水一城十九村镇”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严控古城风貌区核心区内建筑高度,保护“天心阁-岳麓山”视线走廊;按照“山水洲城景、湖湘人文韵、时尚现代貌”的城市总体风貌特色定位,构建“百里江廊、东西辉映、聚心控城、八脉通江”的城市整体风貌格局等。

三是基础设施支撑战略。具体又从5个方面来着手实施:一是建设国家交通枢纽。规划黄花机场高铁站和渝长厦高铁等对外交通枢纽,建设辐射多向的空铁联运枢纽,方便市民出行和交通换乘。二是建设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以长沙为中心,半径60公里范围内,通过轨道快线和高快速路实现1小时都市交通圈;以长沙为中心,半径60公里范围外,通过航空、高铁和城际强化城市枢纽地位,实现区域交通圈。三是建设绿色出行都市,以轨道为骨架、中运量为补充、常规公交为主体,营造优质的慢性出行环境,形成“高效、智慧、低碳和共享”的绿色交通体系。四是建设高效城市路网,规划构建“两环八联七纵四横”快速路网体系和“十六纵十二横”的结构型主干路网系统,促进长株潭同城化快速联系;五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构建城市智能电网、天然气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稳定节约的供水体系、完善可靠的排水体系、垃圾处理与管理体系、新一代信息通信设施,实施全面的城市防灾策略,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我们希望,未来的长沙是一座物质幸福、精神快乐、环境优美的魅力城市。” 冯意刚表示,未来,长沙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的科学规划,致力于塑造“山水林田洲垸”交织的生态空间,营造具有湖湘魅力、时尚活力的人文空间,兼容科技创新、军民融合、智能智造、农业创新的创新空间,创造老年关爱、青年向往、儿童友好的生活空间,最终形成协调株潭、城乡融合、产城融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大都市区国土空间格局。

文/时刻新闻记者 戴丹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孟畅

本文为房产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fdc.rednet.cn/content/2019/11/06/61877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