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第四批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名单,碧桂园在平江县注册的扶贫子公司湖南碧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继获评“岳阳市精准就业扶贫爱心单位“和“平江县就业扶贫基地”之后,该扶贫公司再次获得政府表彰。
2018年5月,碧桂园与平江县签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以党建、就业、产业、教育等“4+X”扶贫模式精准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其中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此次碧湘农业入选省就业扶贫基地,体现了政府对碧桂园助力平江扶贫工作的积极肯定。
扶持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2018年6月,占地106亩的碧桂园扶贫苗木基地落地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苗木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碧桂园成熟的市场渠道,以企业化运营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为使命,通过就业、租金、分红等多种增收渠道链接贫困户,为泊头村打造出一条苗木全产业链特色扶贫之路。
碧桂园平江县泊头村苗木基地
50岁的曾鹏辉及妻子均多病缠身,无法外出务工赚钱,家里经济状况不好,还欠了外债。初入平江的碧桂园扶贫队员在了解到该情况后,根据曾鹏辉夫妻俩的身体情况,在苗木基地为他们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并经常到他们家进行走访、慰问。如今,曾鹏辉夫妇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苗木基地已获得2.6万元的工资收入,再加上固定分红,他们一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其实,在苗木基地务工的工人里,像曾鹏辉这样能在家门口就业并获得分红的村民还有很多,其中贫困户就有35户。碧桂园平江县扶贫小组成员李龙介绍道:“除了一次性支付的3年土地流转收入外,截至今年8月底,苗木基地为村民发放的劳务工资就接近13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累积总收入超23万元,收入最高的一户有36855元,而收入过万元的共有11户。”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做好培训就业帮扶。
对于碧桂园的扶贫工作,平江县扶贫办副主任刘辉曾评价:“碧桂园依托自身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经销思维,有效地弥补了地方政府扶贫难以落实的一些领域的不足。”向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碧桂园人明白,比起直接资助,如何让贫困户有“一技傍身”才是可持续之道。
近两年,碧桂园集团在平江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下乡的形式,因地制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并联动下属酒店、物业、建筑、零售等公司和合作伙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截至今年8月,平江县与碧桂园已联合开展55期家政、电工、计算机类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2800名农村劳动力,其中贫困户占比超60%,累计带动超过1600人上岗就业,人均收入达3500-6500元/月。
碧桂园在全省最大易地搬迁安置区洪家塅社区开展扶贫招聘会
现年45岁的陈灿根,几年前因母亲遭遇车祸花了几十万救治,一家人由此背上巨额债务。2018年8月,在村干部的推荐下,陈灿根参加了碧桂园育婴师技能培训班,取得初级育婴师证书后即持证上岗,月薪达4000多元。去年12月,陈灿根又考取了中级育婴师证书,由于育婴技术好,她的月工资目前已近7000元。
有了就业带头人做良好示范,原本对培训就业还持犹豫态度的贫困户自然就有了兴趣。在碧桂园创新开展的“下乡就业宣讲会+就业带头人”的就业扶贫模式中,包括陈灿根等在内的已培训就业贫困户多次站上宣讲会讲台,讲述自己的脱贫经历,带动贫困户积极培训就业。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开展20场就业培训会,听讲人数超4500人。
就业带头人陈灿根在下乡宣讲会上宣讲
“对我们来说,碧湘扶贫公司此次获评‘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笞。”碧桂园平江县扶贫小组负责人舒子建表示,后续碧桂园在平江的就业扶贫还将继续坚持市场经营思维,坚持培训质量与就业质量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更扎实地推进对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碧桂园集团及子公司需求,提供订单式培训。“我们希望劳动力在就业环境中‘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真正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一人增收,全家脱贫’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通讯员 伍海东)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伍海东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房产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