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株潭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列为全国10个试点地区之一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甘伟萍 2025-09-12 10:19:05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长株潭、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根据《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长株潭试点范围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全域,涉及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畅通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渠道、加快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七方面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支持长沙市实施较为宽松的落户政策。支持长株潭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推进长株潭管理同城化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编制资源保障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完善区域人才柔性共享激励。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后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保有、利用、退出等制度。”

早在2022年发布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就曾提出,“探索长株潭都市圈内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和户口通迁”。这一次,“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和居住证互通互认”作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打破户籍壁垒的关键一步,旨在真正让劳动力在三市间跨区域流动时,能将前期在其他城市的工作、居住以及社保缴纳等情况予以有效累计,避免重复计算或无效认定,进一步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通。

而长株潭管理同城化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的建立,正是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它能确保三市在教育、医疗、就业扶持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方面,不再单纯以户籍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按照常住人口规模进行科学合理配置,让常住人口无论户籍在哪,都能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增强长株潭地区对劳动力的整体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推动编制资源保障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完善区域人才柔性共享激励”,可打破城市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编制资源的固化状态,避免一些地方存在部分单位编制闲置,而另一些单位却编制紧张的情况,让编制资源流向最急需的地方,发挥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后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保有、利用、退出等制度”,则让农业转移人口不用担心落户城市后失去农村的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在城乡之间能有更灵活的选择。

支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支持长株潭互融互通国内外引才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分层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探索建立区域骨干人才积分制度。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支持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探索出台境外专业人才职业资格管理办法,建立国际职业资格正面清单,允许境外具有金融、建筑、设计等领域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经能力水平认定或有关部门备案并依法取得工作许可后提供服务(律师、新闻出版、医疗卫生、公证、司法鉴定等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与普高学籍互转

支持加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职普融通,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

支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按照国家明确的范围、标准和规则,探索推进长株潭范围内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统筹。探索完善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探索利用土地、资本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支持在人才引进、外资外贸、国际技术与产业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集聚全球先进要素的水平和能力。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利用土地、资本等要素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土地

制定长株潭存量土地一体化盘活方案。支持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详细评价,探索制定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程序及再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探索收回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使用权,推动低效用地预警,完善收回补偿标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土地资产处置,鼓励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深入推进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改革,支持通过土地预告登记实现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有序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支持将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方式授权中小微企业使用,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湖南)建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设立技术转移部门,探索建立技术转移转化类职称评审专业。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探索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探索改革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建立“投贷奖补保”五位一体的科技投入体系。

聚焦航空航天、新型能源

等新业态新领域

聚焦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研究推动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政策落地,加强要素综合配置保障。

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

发挥领军企业和行业组织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工程机械、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推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推动长株潭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探索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探索中非数据跨境流通。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甘伟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