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 岳瑾)当前建筑业正处在“深度调整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体呈现“总量承压、结构分化、动能转换”的鲜明特征,既面临转型阵痛,更孕育着全新机遇。从整体形势来看,行业已告别过去的普涨式繁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攻坚期。那么,长沙建筑业未来五年要“往哪走”“怎么干”?

今日,长沙市住建局召开建筑行业形势分析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判“十五五”建筑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长沙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就目前建筑业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深入解读“十五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并对“十五五”期间长沙市住建领域在专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网管廊三大方面进行了布局。
力争到2030年智能装配式建造产业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
建筑业已远远超越了“盖房子”的单一范畴,它是一个支撑经济增长、吸纳广泛就业、改善社会民生、推动技术创新、并代表国家实力出海竞争的综合性支柱产业。
“十五五”期间,在专项规划方面,长沙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编制“市场+保障”住房发展专项规划。以“四好”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好房子”的品质标准、“好小区”的配套完善、“好社区”的服务升级、“好城区”的功能协同,让“四好”建设成为长沙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载体。
长沙将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编制智能建造发展专项规划。着力培育“现代建造湘军”,打造“1+3+N”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智能装配式建造产业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将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长沙将围绕城市更新与内涵式增长,编制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优化城市建设投资结构,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住建发展新格局等。
长沙将围绕落实“双碳”目标,编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建筑材料、建造装备、施工工艺等环节,引导建筑领域上下游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速向智能化、低碳化、模块化迭代,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材,加强装配式建筑系统创新,力争“十五五”末建筑碳排放降低15%以上,打造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城市。
长沙将围绕推动城市建设、运营、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编制数智住建规划。构建基于CIM数字孪生的城市基础底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基础底座和房屋安全综合监管底座,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全要素、全周期的基础支撑。
研究制定“八大行动计划” 初步铺排项目168个
目前,长沙城市发展正从高速规模扩张全面转向深度品质升级,亟需通过存量更新、功能优化、韧性提升、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对此,长沙市住建局研究制定了“枢纽配套、交通融城、高快成网、轨道引领、重点片区、畅通堵点、协同廊道、智能建造”八大行动计划,初步铺排市政重点(续建、新建、储备)项目168个,预估投资约1943亿元。
例如,将完善长沙机场改扩建集疏运路网和长沙西站集疏运路网,推进湘府东路东延线、劳动东路、机场中轴大道、机场大道快速化改造以及东西高架匝道、黄金大道、马桥河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配套奥体新城、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实验室等重点片区城市路网,将推进清风路、观音港路、湘江大道、新城大道、红桥大道、科创大道、林科路、湘体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周边配套路网改造等。
此外,前期,由长沙市住建局牵头完成了《长沙市城区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编制,系统铺排了161个具体项目。这些项目已纳入全市“十五五”重大项目库,为建筑业企业带来明确且可持续的市场机遇。
例如,排水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污水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供水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燃气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及设施建设以及物联智能感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
长沙将设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引导奖补资金
“在行业转型攻坚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数智赋能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更是推动建筑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的核心引擎。”张跃先表示,目前,长沙许多企业已开始通过数智转型构建竞争壁垒,人才与技术的双重优势正在加速市场分化。同时,科技创新和数智转型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装配式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能让建筑碳排放减少30%,既契合“双碳”目标,又开辟了绿色建筑新赛道。数字孪生、云计算构建的智慧工地,实现了资源精准调配和能耗实时管控,推动行业向低碳高效转型。
一个好消息是,长沙正研究设立长沙市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建造科技创新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引导奖补资金。引导奖补资金由长沙住建局负责引导资金的方案制定、申报、评定,市财政负责保障落实,其使用流程按照企业申报、材料审核、综合评定、公示以及资金拨付的程序进行,将于今年12月启动第一批奖补资金的申报和评审。
引导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企业智能建造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筑本质安全、智能建筑数字人才培训等方面。
从企业市场拓展成效、企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建设、数智工地安全建设、建筑工地现场智能安全管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人力资源配备等5个维度,对申报企业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按照评分高低排名,取前40名企业进行引导奖补资金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岳瑾
编辑:黄怡萍
本文为房产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