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城市见未来】城市运营路在何方?一场思想盛宴即将开启

来源:红网 编辑:戴丹 2017-11-22 17:59:13
时刻新闻
—分享—

由中建五局主办的“与城市共生长”2017城市运营高峰论坛暨产城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即将开幕

  “无论好坏,随着更多人进入城市,中国已成为创造、验证和完善城市未来的伟大实验室。”世界知名城市区域发展评论家卡敏如是说。

  交通升级、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人口聚集、板块扩容……2017年,当中国的GDP增长至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当长沙开始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恢弘目标中感受城市的拔节生长,一种提问是,究竟是什么能支撑一个中部城市“千万级”人口吸附力的生长理想?

  一种广受认可的观点是,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城市,是决定经济实力强弱最重要的载体,而“运营”,则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考量。

  从一线到四线,从城市化到城镇化,中国城市在这数十年迸发了强大的竞争性。从城市产业的打造、城市功能的布局,到城市IP的争夺,城市气质的塑造,城市潮向从无序到有序,从建设到经营,已走向城市运营。而变革背后的城市推手,需要更多的时代力量参与。

  为了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先机,助力前沿产业资源的落地生根,同时为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搭建良好合作的桥梁,11月28日,由中建五局主办的“与城市共生长”2017城市运营高峰论坛暨产城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即将隆重举办。活动特邀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彤,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产业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史炜进行主题演讲,并将邀请到科教文卫等多领域产业方及上百位来自政府、学界、商界的精英,共同探讨城市运营与发展中的战略、方向、技术性问题。

  一场别开生面、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即将大幕开启,令人倍感期待。而有一点确信无疑,探讨和研究城市运营的最终目的,其实在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城市的价值,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美好城市示意图

  事实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城市竞争的加剧,关于城市运营的话题讨论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升温,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有着各自的公开解读:

  聚集要素倒逼“枢纽”形成赢取竞争

  汪鸣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下一轮的城市竞争将是枢纽功能的竞争,将是通过枢纽功能聚集未来发展要素、未来发展机会的竞争。”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2017物流全球论坛·领袖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面对媒体如是说。

  “随着内需愈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能,谁能有效聚集要素资源,谁就能成为新的枢纽城市。”汪鸣指出,“在我看来,内陆城市将取得这轮‘枢纽之争’的最终优胜。”

  作为区域竞争最重要的承载体,如果如何成为“枢纽”是当务之急,而汪鸣提出的建设思路引人瞩目:不同于以往以通道为基础的方案,通过聚集要素,比如将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汇聚在城市中,以营造更高水平的产业布局条件,倒逼枢纽的形成。

  “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同于过去格局的发展势能转变问题。”汪鸣指出,企业的发展不再严重依赖于是否沿海、交通是否便利等硬性条件,相反,企业带动城市区位提升的情况屡屡发生。基于此,“哪个城市能抓住这个规律、哪个企业能把握这个趋势,它就能在下一轮的发展当中立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他看来,在新一轮枢纽城市的竞争中,内陆城市正将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

  “人口、资源都比较集中的中西部地区一定是产业布局的重镇,一定是物流组织的重镇。”汪鸣说到,“我们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将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这就是说我国人均GDP将迈过1万美元的台阶,大致达到12600美元的水平。那时,内陆城市的消费能力将极大地释放出来,其对资源巨大的吸纳能力将使其成为枢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打造城市IP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结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更是人类创新智慧的体现,是对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在11月21日刚刚举行的“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指出,提升城市资源价值,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让人类城市文明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是城市运营的核心问题。

  “我把自己对长期建筑创作实践的过程里边总结两观三性,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也体现了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他表示,地域性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文化决定了城市的内涵和品位,而时代则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和发展。

  在他看来,城市的IP,也就是城市的精神灵魂,城市发展的未来更需要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规划做引领,实现城镇、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和发展,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精神,真正的城市化就是城市优质资源的优化配合和正确的运营,最终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的提升。

美好城市示意图

  从应对城市问题到创造城市IP

  刘泓志(AECOM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当我们城市发展得很快,尤其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在全世界的先列,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是宏观的、战略的规划,这些我们有很多的专家在做,政府也很关心。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由下而上,从老百姓这里发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能量,正在感受我们的生活,为生活提出需要,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城市设计师,AECOM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看待城市有着特别的角度。

  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性格:耶路撒冷是宗教之城,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牛津是学术之城,米兰是时尚之城,巴黎非常浪漫,底特律尽管现在的汽车工业开始进行大的变化,整个城市还是有它的品牌。柏林有这样柏林围墙,东西隔开,它的建立,它的倒塌,增添的不止是历史,而是对城市的认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互相之间的包容。这些城市的性格到底从哪里来?

  “我相信需要一些空间的载体。威尼斯大家认为是圣马可广场,同样时代广场,只是纽约一小块空间,可以代表纽约的形象,小小的中央公园,也是代表一个纽约城市的一个IP。牛津街,是英国伦敦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为一个城市写下非常重要的一笔。西班牙广场,代表着罗马,而布达佩斯,中央大市场代表它非常重要的生活文化……这些公共空间都为城市代言了。说了这么多,都有一个共性,这些城市都拥抱一些重要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其实是生活的舞台,而这公共空间的来源更值得我们思考。”

  刘泓志认为,我们怎么应对城市问题,其实是创造城市IP最好的机会。如果我们看城市属性和IP属性之间有什么共性,有什么差异性,可以发现非常有趣的对应。“过去这么多年,中国的城市快速发展,更准确讲房地产开发主导一个城市的成长,而接下来,是应该怎么应对一个城市不止发展而且成熟的问题。”

  城市要用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故事,才不会有被取代的可能性。“我一直觉得,一个最好的城市,不是它吸引了多少游客,而是有多少人来了以后愿意为它停留,选择住在这里。我们做了太多城的规划,少了太多市的设计。城市设计只是一个工具,城市设计的设计不是它的产品,它呈现出来改变后的生活,才是城市设计的目的。”

  省会城市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孙不熟(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的竞争。

  “这一次的城市争夺战,不再是北上广深之间的你争我夺,而是爆发在北上广深和省会城市之间,而且是后者主动出击。他们手中的武器,不是名企、不是高薪,而是中国人最强烈的渴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在研究当前中国各大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时表示,当北上广深杭的房价在狂追纽伦港的时候,他们的企业与人才正在寻找下一个机遇之城,抢占下一波国家发展红利。

  “国家也希望在全国建设更多像北京这样的可以承担全国性服务功能的大城市,而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最佳候选者就是省会城市。所以,近两年来,国家给很多内陆省会城市大开政策之门,包括国家新区、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等政策蛋糕,内陆省会城市已经获得与东部沿海城市等同的待遇。”

  在他看来,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创新经济的新常态,而创新型产业对地理位置的依赖没有传统产业那么大,只要基础设施高度均衡化,一国之内的创新企业与人才的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而不会像一些传统产业那样只能聚集在沿海地区,这就是广大省会城市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发挥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撑功能

  徐林(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作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主任,徐林看待城市的发展,不是从单一的城市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从城市群的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视角去解析。

  “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在100到500万的大城市现在有124个,500到一千万的特大城市有九个,超过一千万的超大城市有七个,这些城市恰恰构成了我国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的主体。这些城市在未来推动中国城市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它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支撑能力,更好发挥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机制?

  在徐林看来,城市群的发展是需要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要以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支撑和引领,要构建城市群内城市和城镇之间纠缠的关系。

  “因为城市群需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一定要有一个统一市场基础上的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个体制作为保障,要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可以起到引领和支撑城镇布局的一个作用,这也是各国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做的一些事情。”

  他认为,城市群之间要构建便捷快速、功能齐备的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同时还要统筹进行城市群内空间格局的规划和优化,要优化生态空间的分布,不能一铺开全部都是城市的空间,必须要有不同的空间进行隔离,特别绿色和生态的空间。

  城市群的发展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目前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城市群,聚集了我国75%城镇常住人口,生产了约占全国88%左右的GDP,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群常住人口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中国创新成果95%以上都分布在这些城市群地区,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如果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立起来了,城市群相互之间的差距要比目前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更小,这种格局一旦形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也就基本形成了。"

来源:红网

编辑:戴丹

本文为房产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fdc.rednet.cn/c/2017/11/22/63009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